首页 —— 详情

谈初心话使命|龚晓:学而信、学而思、学而行,坚定理想信念

“以坚定的理想信念坚守初心,牢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时刻不忘我们党来自人民、根植人民,永远不能脱离群众、轻视群众、漠视群众疾苦。”

这是习主席对“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提出的一个明确要求。
这一要求言简意赅,就教育内容而言,它是基本方向、基本坐标;就教育方法而言,它是基本路径、基本抓手,为我们搞好主题教育提供了基本遵循。
此次学习交流的主题是理想信念,作为主讲人,我想用一个故事开始我的分享。
故事发生在1935年,行至甘南的红军长征队伍绵延十几里,风萧马嘶秋冷,红军将士们行色悲壮。每次突破敌人的封锁线,都要付出极大的代价。战斗队减员严重,而担架队却越来越长,任务也随之越来越艰巨。一个清瘦干练的姑娘穿梭在队伍里,像踩着风火轮似的,跑前跑后,安排抬担架的、照顾负伤的。

这是她的职责,她是担架队队长。据说她是自己从家里跑出来参加红军的,英子这个名字也是当兵后她自己取的。20岁的她,已参加红军4年、入党3年。

麻利、果断、机智、勇敢的作风常让人忘了她是个姑娘。因此在长征前她受领了队长一职。临危受命,意味的不再是权力,而是用性命兑现所有的责任,困难、问题、危险接踵而来。

担架不够用,伤员有增无减,有的担架员受伤了,雇来抬担架的人逃跑了。十几个担架被扔在路上,重伤员血污模糊地躺着,较轻的伤员发出阵阵痛苦的呻吟。眼前的情景让她心如刀绞。

年轻的队长咬着嘴唇,狠狠地说:“背也要背着走!”她对担架员的任务进行了分配,尽量安顿好每个伤员。可安排到最后。再也均不出担架和人来抬一个伤势严重、生命垂危的小战士了。看着前方的路,看着奄奄一息的小战士,英子决定背着他走。队员们反对,劝她留下这个伤员,因为矮小、单薄的她看上去实在不堪重负,而且这个伤员伤势太重。可英子看着四周的荒山野岭,说:“丢下他,不就等于让他死嘛。决不能!”于是,再没有人多说什么。

弱小的她,背着比她高、比她重的战士,翻山越岭,竟然走过了许多路程。而受伤的战士,也顽强地抗争着,在缺医少药的情况下居然撑了下来!一路辛苦,一路历险,一路化险为夷。

担架队艰难而曲折地前进着,而英子却越来越瘦,她总是将少得可怜的食物分给担架员和伤员,总是将金贵的盐和水送进战友的嘴里……后来,在她的细心照料下,这位战士脱离危险渐渐好转了,但年轻的担架队长没有等到红军长征胜利的那一天,有一次在河边为了给伤员们舀水喝,她不慎坠入河水里,牺牲了。 

1571826086282092749.jpg

东方美谷企业集团党委副书记、总经理  龚晓

       为什么选择一个红军长征的故事作为开头,因为谈到中国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我不禁想起了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长征“三问”:

“长征中能活下来的有多少人?”
       “红军战士靠的是什么?”
       “图的是什么呢?”

这“三问”,问出了中国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连接起了中国共产党、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指明了我们党的立党之基、力量之源和成功之本,发人深省。
二万五千里长征途中,面对“天上几十架飞机侦察轰炸,地下几十万大军围追堵截”,面对“平均每300米就有一名红军牺牲,平均每天都有一场遭遇战”的严峻考验,疲惫不堪、缺衣少食的红军指战员之所以依然选择前进,根本原因不外乎两条:

其一,认准了红军是为包括自己在内的穷苦人打天下的队伍,走的是一条要北上抗日、拯救中华民族、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的希望之路;

其二,认准了只要跟党走,就会有前途,只要听从党中央的指挥,就能打胜仗。

他们理想信念的最终体现和落脚点,就是坚信党的领导,坚信有“马列路线指航程”。心中有信仰,脚下有力量。无论形势多么危急、环境多么险恶、斗争多么惨烈,红军将士始终保持了“革命理想高于天”的昂扬斗志,这是长征胜利最重要的力量源泉,也就是习主席在江西考察时所说的:“理想信念之火一经点燃,就永远不会熄灭。只要理想信念在,党的事业一定会成功。这是历史的必然。”
红军长征故事中,还有许多场景和镜头,令人潸然泪下。诸如把棉衣全都发给部队、自己冻死在路上的军需处长;为伤病员钓鱼熬鱼汤、自己却饿死的炊事班长;在为战友送给养途中饥饿致死、怀里却揣着两个没舍得吃的山芋的“哑巴排长”……这些可歌可泣的故事集中反映了共产党人理想信念的一个特质——共产党员是一种特别的人,他们完全不谋私利,而只为民族与人民求福利,个人理想寓于为党和人民事业的奋斗之中。这个特质,是共产党人理论和实践逻辑的起点,是判断共产党人价值和行为选择的根本依据和标准,也是我们党得民心、得人心、得天下的根本原因。
说到理想信念,有的人可能会觉得很遥远,说到长征精神,有的人也会觉得那是战争年代的极限环境所造就的。其实,理想信念是什么?就是人们对未来的向往和追求,是人们的政治立场和世界观在奋斗目标上的集中体现。理想信念之所以崇高而珍贵,就在于无论处在什么样的历史格局和现实环境下,它始终是指引人们前进的精神光源。

如果将目光放在当下,我们面临的挑战和危险形式不同,但要战胜这些困难,赢得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全面胜利,依靠的仍然是坚定的理想信念。我们每个人在工作中,都有着自己的职责和使命,我们都是“担架队长”,只是具体抬的东西不一样罢了。但面对困难,我们能不能像这位红军女队长一样不抛弃、不放弃,能不能将自己的个人得失甚至生死置之度外,考验的还是我们的理想信念是不是坚定。作为领导干部,我们手中都掌握着或大或小的权利,我们都是“军需处长”,但面对利益和诱惑,我们能不能像那位红军处长一样先人后己、舍己为人,决定我们行为的还是我们的理想信念端不端正。身处全球化、信息化的时代,我们每天都接受着各种各样的思潮和信息,在面对大到“中国威胁论”、“中国崩溃论”,小到“有权不用、过期作废”的各种思想干扰的时候,我们每个人都要回答“红旗还能打多久”的思想拷问,我们能不能像革命前辈一样坚定自己的初心和信仰,在纷乱的环境下永葆斗志,依靠的还是内心对理想信念的守护和追求。

学而行,把学习成果转化为不可撼动的理想信念,转化为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用理想之光照亮奋斗之路,用信仰之力开创美好未来。”那么,在当下,共产党员应如何坚定理想信念?我们或许可以从总书记的话中获得启示。

一是学而信。
       坚实的理想信念不是自发产生的,而是来自对真理深刻清醒的认识,来自对真理深深的折服。中国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是建立在对马克思主义的深刻理解之上,建立在对历史规律的深刻把握之上的。实践证明,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越深入、越彻底,理想信念就越坚定。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要继续学习和实践马克思主义,就要深入学习理论,要在学深悟透上下功夫,不断从中汲取科学智慧和力量,尤其是要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信仰者和忠实践行者。
       二是学而思。
       习近平总书记曾说:“伟大时代呼唤伟大精神,崇高事业需要榜样引领。”党的十八大以来,总书记指示批示过很多先进典型,并要求全党向优秀先进典型学习。向榜样学习,就是从他们的思想境界和先进事迹中加深理解“守初心、担使命,找差距、抓落实”的总要求。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对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张富清同志先进事迹作出重要指示,号召广大干部学习95岁老英雄老党员张富清同志的先进事迹。每一名共产党员都要向这样的时代榜样学习,学习他们朴素纯粹、烛照他人的高贵品质,学习他们坚守初心、对党忠诚的政治品格,并在学习中认真思索,对标对表,找出差距,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先进本色。
       三是学而行。
       理想信念只有在实践中才能真正牢固树立起来、实现开来。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具体目标是理论学习有收获、思想政治受洗礼、干事创业敢担当、为民服务解难题、清正廉洁作表率。今天,衡量一名共产党员是否具有理想信念,是有客观标准的,那就要看他能否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能否吃苦在前、享受在后,能否勤奋工作、廉洁奉公,能否为理想而奋不顾身去拼搏、去奋斗、去献出自己的全部精力乃至生命。因而,我们作为党员干部要积极投身实践,在具体的工作中,坚持真抓实干、求真务实,勤勤恳恳、一步一个脚印地推进各项工作开展,在不断的实践和历练之中,保持初心使命,磨砺出坚毅、沉稳的品格,做到以理想信念立身,以实干精神力行。

 

1571821617264012268.png

当前,我们正处在一个船到中流浪更急、人到半山路更陡的时候,80多年前,在坚定理想信念的引领下,我们党领导中国工农红军赢得了彪炳千秋、震撼世界的长征的胜利。

如今,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仍然需要高扬理想信念旗帜,以顽强意志不懈奋斗、以“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精神接续奋斗,去赢得新长征的伟大胜利。应当坚信,只要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始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我们就一定能够在继续前进中战胜一切艰难险阻,在新时代创造中华民族新的更大奇迹,创造让世界刮目相看的新的更大奇迹!

  1. 上一篇:东方美谷企业集团 开展“廉洁自律”专题集中学习研讨
  2. 下一篇:守初心 担使命 | 两企联合掀起主题教育学习热潮~